你的位置:可以看足球欧赔数据的app > 新闻动态 >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复习第三篇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复习第三篇
发布日期:2025-03-07 15:52    点击次数:199

-------------------------------------------------------------

说在复习前面:既然是复习的内容,就只涉及前面学过的知识点。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候提到的治症方法仅限于我们已经学过的倪师讲解的部分,此外还有一些别的也非常有效的治症方法,我们在后面还会继续学习,临床的时候,你懂得的治症手段越多,你下手的时候就更能灵活组方,见效自然更好。很多方法我在临床验证过,都是非常有效的。比如今天的治牙痛的这些方法。

一、牙痛

1、半夜三更牙痛,自己下不了手,太太又不会针灸不懂中药的情况下,可以拿块蔗糖,放到嘴巴里面去。放进去让嘴巴里面充满碱性的东西以后,痛就去掉了。因为所有的病毒,没有办法在碱性的环境里面生存。精炼糖不要吃了。(《第八篇》)

2、龈交放血(《第八篇》),在两个门牙肉正中间扎针。把嘴巴拉开来,扎一下。一般来说这是近取穴,我们大部分治牙龈肿、腐烂、牙痛,牙周病,鼻窦方面的。中医的放血的观念很好,旧的血放出去,新的血就来,新的血会带来很多新的免疫系统啊营养,白血球啊,会把炎症去掉。所以,放血我们消炎止痛。。

3、奇穴:牙痛合谷。(《第十一篇》)

图片

在合谷穴两侧骨头快接近到交际的缝隙位置就是牙痛合谷。这是牙痛的止痛穴。扎牙痛合谷,不要太贴近骨边,会伤到骨膜,下针在骨头旁边一点,顺着骨边下去病人很痛。

大肠的脉络过上牙,所以上牙痛的时候,我们下合谷穴。右边上牙痛的时候。我们会扎左边,因为左病右治嘛。左边牙齿痛,我们下右边。正好门牙痛,两边都下。你说门牙旁边那个牙龈肿的很大,没有关系,龈交放血,刺破放点血出来。就跟根管治疗一样,把脓血放出来。下针也可以,一般是针刺下去,针一拉出来血出来就好了。龈交穴不能留针。

这个地方有脉,有脉地方都要用指甲切一下。你表面上可以看到青筋,不要扎到青筋上面,青筋就是静脉。把它移开一点,穴道很大。

4、巨髎穴(《第十二篇》),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跷脉的会脉。这里面也有动脉,下针,不要太深。比如拔完牙以后在这里下针。我用得最多就是治牙痛,这是近取穴,效果很好。

5、内庭穴做泻(《第十五篇》)。

阳明经呢,络过下牙的地方,所以下牙痛下足阳明胃经。右边下牙痛下左脚的内庭穴,左边下牙痛,下右边的内庭穴;两边都痛,就两边内庭穴都下;全部牙都痛,就内庭合谷都下。这是远取穴。近取穴呢,你可以下颊车、下关穴。

牙龈有点发炎,下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梁丘。

我留个问题在这里?为什么下牙痛在内庭穴做泻?

二、补泻手法

1、提和入是最基本的补泻手法。(《第六篇》)

针扎到巨阙上面要泻泻。手法就是:第一个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病人说“很酸很胀”。什么叫泻?往前推一点点,像小绿豆那么大往前推一点就好了。什么叫补?往上拉一点,就结束了。

2、子母穴补泻法(《第十篇》《第十三篇》)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意思是讲,在母穴上下针,即便你什么都不做,只是下针就是补。同理,在子穴上下针,也即便你什么都不做,只是下针就是泻。

3、迎随补泻:顺为补,逆为泻。(《第九篇》《第十篇》《第十一篇》)

迎就是,逆着气血的方向(对着它)扎针就是迎,随就是顺着气血的方向。这就是迎随补泻。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证出现的时候我们用补。药也是有补,但我们这里讲的是下针的手法。如果我们病证出现是实的时候,我们要用泻的手法。简单讲虚实,实就是有东西,虚就是没有东西。实是拒按,虚是喜按。比如说我肩膀痛,你来帮我按一下,“哇,按得好舒服”,虚。“痛痛,不要碰不要按”,就是实。还有,虚症小便多,实症会手掌过热。这就分虚实出来,在针法上就有补泻之别。

顺着气扎针,就叫做补。逆着气下针,就叫做泻。举例,肺经气血流注的方向是从中府云门流向鱼际少商的,所以做补的时候,下针是针头的方向要稍微朝向气血流注的方向斜着下针,这就是补。反之,下针的时候,针头的方向稍微逆向气血流注的方向下针,就是泻。

4、络穴和原穴上可以做泻也可以做补。(《第九篇》《第十一篇》《第十七篇》)

举例,如果是手臂痛,我这肩抬不起来,痛也有酸也有,在手阳明大肠经上面。我们可以在合谷穴上补泻同做,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你可以先治疗他的痛。痛在这边,针扎到合谷穴引到气后,把针提起来,提到皮肤表层,再逆着大肠经的经络下针,你不要太斜,本来就很痛,稍微斜一点进去,代表它是逆着大肠经的经气下针,这是泻。现在痛没了,还有酸。我们就针再提起来到皮肤表层,再顺着大肠经下针,酸就去掉了。这就叫做虚实都可以治疗。

问题:什么时候先补后泻?什么时候先泻后补?

举例,病人在膝盖内侧痛一个礼拜,痛在脾经上面。下商丘,实证。痛了好几个月?下大都,因为他是虚证嘛。久痛为虚。初痛,新痛、大痛剧痛为实。“七分痛,三分酸”,痛久的人呢,我们针灸知道,先是痛,再酸,再麻。痛比较多,酸比较少,先泻后补,到了后来病情越来越重的时候,病人会酸比较多痛比较少,就先补后泻。过了这个期间,通通就是麻了,麻是最重的,针灸治痛和治麻,麻会比痛来得慢,麻的治疗次数会比较多,痛是比较快。所以有发病的时候越快治越好。

5、捻转手法(《第十一篇》)

比如,曲池这个角度不可能做顺啊逆啊,很痛。像这个转角的地方呢,我们用捻转法。

捻转的时候,针扎进去以后,你不要记,用心想的,这气血是不是这样(从手指往上去手臂的方向)上来的,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穴、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曲池在这里,我刚才念的穴道就是气血的流向。那你针下去以后,感到酸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就开始做补泻,当然你可以针向上提一点就是补,很简单嘛,偷懒就这样补。我们也可以用捻转法。捻转法的方向是这样子的,很快速地过去,慢慢地回来,很快的过去,慢慢回来。你不要一直过去,一直过去也不好,那你过去以后忘掉,怎么回来?(针会)卡在那边。针卡住怎么办?我来很快,还是可以把针取出来。你在上下一寸的地方各下一针,因为你在下针的时候,病人会专心到你下针的地方,针卡住地方的肌肉会松掉,这样针就可以出来。你如果硬扯,也会出来,出来的针会很粗啊,肌肉都会一起缠着被你拔出来。这是我们下针的手法,这是捻转法。左边是这样,右边呢同理。

补呢是采阳数;泻呢是采阴数,所以我们常用补五下,泻六下。我们做的时候,快速地过去,慢慢地转回来,五次,再把针提豆许,拉起来一点点,这是补上加补。

6、孕妇的注意事项

孕妇有两种,血旺气衰和气旺血衰。因为怀孕的时候,婴儿都是靠血在滋养。所以孕妇要血旺气衰的状态之下婴儿成长更好。孕妇不是病。一个孕妇本来血旺气衰,可惜怀孕十个月期间,吵架怄气,她很气啊,耗血伤到,结果成了气旺血衰,就会导致落胎。这是在情志上的反应。这是简单的观念。合谷是气,三阴交是血。我们如果是补三阴交泻合谷的话,是不是我们在让孕妇血旺气衰?是安胎。但如果你去补合谷就是让气旺,如果你泻三阴交呢,就是血会衰掉,变成了气旺血衰。所以三阴交和合谷穴对于孕妇来说禁针。所以,孕妇的合谷三阴交不要下,免得你补泻搞错。

我们补泻的手法很多,具体你要同时用几种,取决于你想补或者泻到的程度。后面还会学到更多的补泻手法,更加强的补泻手法。

如果你觉得在这里学到了真正的中医知识,请顺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亲朋好友的健康功勋,将有你的一般功劳。现实就是如果大家都懂点中医知识,除了能够保健康,必要的时候也能治病。大家都健康,少得病,即便病了也很少的代价就能够恢复健康。不仅仅是大家都少受罪,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同时国家也能节约很多的医保费用,节约的这些费用就能够更好地改善大家的社会保障。这是倪海厦老师的格局,我也追随倪师这样的情怀。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